0306-1  

Marc Koska

這位英雄不是博士,不是醫生,沒有讀過醫學院,甚至沒讀過大學。他的故事,也許值得許多拼死拼活希望讀醫科救人生命的年輕人思考––他叫做馬克.寇斯卡(Marc Koska)。

 

寇斯卡1961年生於英國,曾畢業於頗富盛名的司鐸中學(Stowe School),但不願繼續就讀大學。18歲後,他開始到倫敦、歐洲、美國等地旅行,在當地就做些臨時工。他曾在加勒比海列島待過好一段時間,主業是在蔚藍的大海上衝浪,副業是在當地的法院打些零工(例如整理證據、資料等)。

 

那幾年,據寇斯卡本人說,他的生活目標就只是遊玩,他所擅長創造的東西只有「藉口」,而且對醫療衛生「全然無知」––直到23歲。那一年,他從報紙上看到一則專題報導––每年超過一百萬人,死於重複使用針頭所感染的疾病,例如愛滋病、B型和C型肝炎。

 

其實直至今日,在施打毒品的群體之間,以及貧窮的人民之間,為了節省花費,重複使用針頭仍相當常見。BBC最近就有一篇專題報導,關於柬埔寨一位無照醫師重複使用針頭,結果造成當地大量病患感染HIV病毒,從小孩到老祖母,從主婦到尼姑,甚至包括他自己的岳母、大嫂、兒孫。

 

看到這些事實,寇斯卡當時驚呆了:阻止針頭重複使用,原來這麼重要,但這件看起來不是不可能的事,為什麼沒有做到呢?

 

在許多落後國家的醫療資源不充足,因此針筒便大量重複使用,但許多疾病都是因為共用針頭,而相互傳染。

包括印度及許多國家,針筒被大量重複使用的情形已經造成了每年 130 萬人的死亡;光在印度,就有 62% 的注射是不安全的。Marc Koska實際走訪印度、中國、印尼,用針孔攝影機拍攝醫療人員恣意重複使用針筒的情形、也觀察孩子們冒著危險回收針筒賺取零用錢、或是把玩為妥善處理針筒的情景。

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,Marc Koska便發明了只能使用一次的低成本針筒「Star Syringe」,使用方式與一般針筒無異,但若有人試圖重複使用針筒便會斷裂。這個簡單的改變也許就能改變一百三十萬人的命運。[節錄自TED演講]

 

 

更多報導|BusinessWeekly

arrow
arrow

    麥茵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